我校开展“生命至上,全民行动,共享健康,传染病防控”知识讲座

发布时间:2022-03-24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的季节,为提高我校师生对传染病防控知识的了解,我校传染病防控办公室于3月23日,邀请汶川县三位疾控中心专家进行了三场讲座。

讲座一:汶川县疾控中心的结核病防治科科长李勇军老师为大家讲解结核病相关知识,针对结核病的概念、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治疗疗程、国家防控政策、学生肺结核患者的休复学等知识向同学们进行了详细的讲解。通过此次讲座牢牢记住了“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15~35岁的青少年是结核病的高发峰年龄 。”咳嗽、咳痰2周以上可能是得了肺结核,要赶快去医院检查。如果确诊了结核病要及时向学校报告,不能带病上课,安心治疗加强运动,增强免疫力,讲究卫生,勤洗手,不随地吐痰,在人群密集的环境中戴口罩,做好防护可以减少结核病的发病率。

 结核

 讲座二:汶川县疾控中心的传染病管理科科长陈燕英老师为大家讲解预防新冠肺炎疾病的知识,针对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发病症状如何防护等对大家进行知识讲解。通过学习我们掌握了传播途径是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主要表现:发热、乏力、干咳,少数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外出要正确戴口罩,一般4小时更换一次口罩或口罩有破损时也应及时更换,勤洗手,多通风,注意营养,增强体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微信图片_20220325143043

 

 讲座三:汶川县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控科科长王定艳老师为大家讲解艾滋病相关知识及如何预防艾滋病。她通过短视频普及了艾滋病的三种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血液传播:通过静脉注射毒品,输血或使用血制品,使用不洁的各种医疗器械,如针头,针灸针。口腔器材及共用剃须刀或牙刷等。

 性传播:通过性行为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同性恋的性行为更具危险性。

 母婴传播:母亲通过胎盘,产道和哺乳传染给婴儿。

艾滋病虽然是一种极为危险的传染病,但对于个人来讲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主要措施有:遵守法律和道德、洁身自爱、反对乱性、远离毒品等。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是不会被传染的。蚊虫叮咬、礼节性接吻、握手、拥抱、咳嗽、打喷嚏、共用餐具、手巾、马桶、同一泳池游泳、公共浴池洗澡等都不会被传染。唾液、汗液、粪便等不足以造成传播。如果怀疑自己被感染,可到省、市(地)、县(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医疗机构,接受艾滋病咨询和检测,检测结果是保密的。

 

微信图片_20220325143031


通过本次讲座,为学校师生普及传染病的相关知识,加强师生自我保护意识,更多的了解到预防传染病方面的知识,从而促进我校师生健康发展,构建和谐阿师。


文字:任雪雪

摄影:任雪雪

编辑: 谢晓媚

编审:余宗贤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后勤基建处